杂阿含经卷九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二三○)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时,有比丘名三弥离提往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所谓世间者,云何名世间?”
佛告三弥离提:“谓眼、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耳、鼻、舌、身,意、法、意识、意触、意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是名世间。所以者何?六入处集则触集……如是乃至纯大苦聚集。三弥离提,若无彼眼、无色、无眼识、无眼触、无眼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无耳、鼻、舌、身,意、法、意识、意触、意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若不苦不乐者,则无世间,亦不施设世间。所以者何?六入处灭则触灭……如是乃至纯大苦聚灭故。”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世间,如是众生、如是魔,亦如是说。
(二三一)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时,有比丘名三弥离提往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所谓世间者,云何名世间?”
佛告三弥离提:“危脆败坏是名世间。
云何危脆败坏?三弥离提,眼是危脆败坏法,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一切亦是危脆败坏;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是说危脆败坏法名为世间。”
佛说此经已,三弥离提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三二)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时,有比丘名三弥离提往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所谓世间空,云何名为世间空?”
佛告三弥离提:“眼空,常恒不变易法空,我所空。所以者何?此性自尔。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亦空,常恒不变易法空,我所空。所以者何?此性自尔。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是名空世间。”
佛说此经已,三弥离提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三三)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世间、世间集、世间灭、世间灭道迹。谛听,善思。
云何为世间?谓六内入处。云何六?眼内入处,耳鼻舌身意内入处。
云何世间集?谓当来有爱喜贪俱,彼彼集著。
云何世间灭?谓当来有爱喜贪俱,彼彼集著无余断,已舍、已吐、已尽、离欲、灭、止、没。
云何世间灭道迹?谓八圣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三四)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不说有人行到世界边者,我亦不说不行到世界边而究竟苦边者。”如是说已,入室坐禅。
时,众多比丘,世尊去后即共议言:“世尊向者略说法言:‘我不说有人行到世界边者,我亦不说不行到世界边而得究竟苦边者。’如是说已,入室坐禅。我等今于世尊略说法中未解其义。是中诸尊,谁有堪能于世尊略说法中,广为我等说其义者?”复作是言:“唯有尊者阿难聪慧总持,而常给侍世尊左右,世尊赞叹多闻梵行,堪为我等于世尊略说法中广说其义。今当往诣尊者阿难所,请求令说。”
时,众多比丘往诣尊者阿难所,共相问讯已,于一面坐,具以上事广问阿难。
尔时,阿难告诸比丘:“谛听,善思,今当为说。若世间、世间名、世间觉、世间言辞、世间语说,此等皆入世间数。诸尊,谓眼是世间、世间名、世间觉、世间言辞、世间语说,是等悉入世间数;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多闻圣弟子于六入处集、灭、味、患、离如实知是名圣弟子到世界边、知世间、世间所重、度世间。”尔时,尊者阿难复说偈言:
非是游步者 能到世界边
不到世界边 不能免众苦,
是故牟尼尊 名知世间者
能到世界边 诸梵行已立,
世界边唯有 正智能谛了
觉慧达世间 故说度彼岸。
“如是,诸尊,向者世尊略说法已,入室坐禅。我今为汝分别广说。”
尊者阿难说是法已,众多比丘闻其所说,欢喜奉行。
(二三五)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师有近住弟子则苦独住;无师无近住弟子则乐独住。
云何有师有近住弟子则苦独住?缘眼色生恶不善觉,贪恚痴俱,若彼比丘行此法者是名有师,若于此边住者是名近住弟子;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如是有师有近住弟子常苦独住。
云何无师无近住弟子常乐独住?缘眼色生恶不善觉,贪恚痴俱,彼比丘不行是名无师,不依彼住是名无近住弟子,是名无师无近住弟子常乐独住。
若彼比丘无师无近住弟子者,我说彼得梵行福。所以者何?无师无近住弟子比丘于我建立梵行,能正尽苦,究竟苦集。”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三六)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舍利弗晨朝著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乞食已,还精舍,举衣钵,洗足已,持尼师檀(檀=坛三),入林中,昼日坐禅。
时,舍利弗从禅觉,诣世尊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
尔时,佛告舍利弗:“汝从何来?”
舍利弗答言:“世尊,从林中昼日坐禅来。”
佛告舍利弗:“今入何等禅住?”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今于林中入空三昧禅住。”
佛告舍利弗:“善哉,善哉!舍利弗,汝今入上坐禅住而坐禅。若诸比丘欲入上座禅者当如是学:若入城时、若行乞食时、若出城时,当作是思惟:我今眼见色颇起欲、恩爱、爱念著不?舍利弗,比丘作如是观时,若眼识于色有爱念染著者,彼比丘为断恶不善故当勤欲方便堪能系念修学。譬如有人火烧头衣,为尽灭故当起增上方便勤教令灭,彼比丘亦复如是,当起增上勤欲方便系念修学。若比丘观察时,若于道路、若聚落中行乞食、若出聚落,于其中间,眼识于色无有爱念染著者,彼比丘愿以此喜乐善根日夜精勤系念修习是名比丘于行住坐卧净除乞食,是故此经名清净乞食住。”
佛说此经已,尊者舍利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三七)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毘舍离猕猴池侧重阁讲堂。
时,有长者名郁瞿娄往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何故有一比丘见法般涅槃,何故比丘不得见法般涅槃?”
佛告长者:“若有比丘眼识于色爱念染著,以爱念染著故常依于识为彼缚故,若彼取故不得见法般涅槃;耳鼻舌身意识法亦复如是。若比丘眼识于色不爱乐染著,不爱乐染著者不依于识,不触、不著、不取故此诸比丘得见法般涅槃;耳鼻舌身意识法亦复如是。是故,长者,有比丘得见法般涅槃者,有不得见法般涅槃者。”
如长者所问经,如是阿难所问经及佛自为诸比丘所说经,亦如上说。
(二三八)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毘舍离猕猴池侧重阁讲堂。
时,有异比丘往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缘眼识生,何因何缘耳鼻舌身意识生?”
佛告比丘:“眼因缘色,眼识生。所以者何?若眼识生,一切眼色因缘故;耳声因缘、鼻香因缘、舌味因缘,(+身触因缘元明),意法因缘意识生。所以者何?诸所有意识,彼一切皆意法因缘生故是名比丘眼识因缘生……乃至意识因缘生。”
时,彼比丘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二三九)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毘舍离猕猴池侧重阁讲堂。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结所系法及结法。
云何结所系法?眼色、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是名结所系法。
云何结法?谓欲贪是名结法。”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四○)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毘舍离猕猴池侧重阁讲堂。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所取法及取法。
云何所取法?眼色、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是名所取法。
云何取法?谓欲贪是名取法。”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四一)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毘舍离猕猴池侧重阁讲堂。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愚痴无闻凡夫,比丘,宁以火烧热铜筹以烧其目令其炽(炽=烧三)然,不以眼识取于色相,取随形好。所以者何?取于色相,取随形好故堕恶趣中如沈铁丸。愚痴无闻凡夫宁烧铁锥以钻其耳,不以耳识取其声相,取随声好。所以者何?耳识取声相,取随声好者,身坏命终堕恶趣中如沈铁丸。愚痴无闻凡夫宁以利刀断截其鼻,不以鼻识取于香相,取随香好。所以者何?以取香相,取随香好故身坏命终堕恶趣中如沈铁丸。愚痴无闻凡夫宁以利刀断截其舌,不以舌识取于味相,取随味好。所以者何?以取味相,随味好故身坏命终堕恶趣中如沈铁丸。愚痴无闻凡夫宁以刚铁利枪以刺其身,不以身识取于触相及随触好。所以者何?以取触相及随触好故身坏命终堕恶趣中如沈铁丸。诸比丘,睡眠者是愚痴活、是痴命,无利无福。然诸比丘宁当睡眠,不于彼色而起觉想,若起觉想者必生缠缚诤讼,能令多众起于非义,不能饶益安乐天人。
彼多闻圣弟子作如是学:我今宁以炽然铁枪以贯其目,不以眼识取于色相,堕三恶趣长夜受苦。我从今日当正思惟,观眼无常、有为、心缘生法;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亦无常、有为、心缘生法。耳、鼻、舌、身入处当如是学,宁以铁枪贯其身体,不以身识取于触相及随触好故堕三恶道。我从今日当正思惟观身无常、有为、心缘生法,若触、身识、身触、身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亦无常、有为、心缘生法。多闻圣弟子作如是学:睡眠者是愚痴活、痴命,无果无利无福。我当不眠,亦不起觉想,起想者生于缠缚诤讼,令多人非义饶益不得安乐。多闻圣弟子如是观者,于眼生厌,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亦生厌;厌故不乐,不乐故解脱,解脱知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四二)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毘舍离猕猴池侧重阁讲堂。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眼不知、不识、不断、不离欲,不堪能正尽苦;于眼若知、若识、若断、若离欲,堪能正尽苦。”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眼四经……如是乃至意二十四经,如上说。
(二四三)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毘舍离猕猴池侧重阁讲堂。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诸比丘于眼味者,当知是沙门婆罗门不得自在脱于魔手,魔缚所缚,入于魔系;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若沙门婆罗门于眼不味者,当知是沙门婆罗门不随于魔,脱于魔手,不入魔系。”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味,如是欢喜、赞叹、染著、坚住、爱乐、憎嫉,亦如是说;如内入处七经、外入处七经,亦如是说。
(二四四)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毘舍离猕猴池侧重阁讲堂。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六魔钩。云何为六?眼味著色是则魔钩;耳味著声是则魔钩;鼻味著香是则魔钩;舌味著味是则魔钩;身味著触是则魔钩;意味著法是则魔钩。
若沙门婆罗门眼味著色者,当知是沙门婆罗门魔钩钩其咽,于魔不得自在。”
秽说、净说,广说如上。
(二四五)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拘留搜调伏驳牛聚落。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为汝等说法,初语亦善,中语亦善,后语亦善,善义善味,纯一满净,清白梵行,谓四品法经。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何等为四品法经?有眼识色可爱、可念、可乐、可著,比丘见已,欢喜、赞叹、乐著、坚住;有眼识色不可爱、不可念、不可乐著、苦厌,比丘见已,瞋恚、嫌薄,如是比丘于魔不得自在……乃至不得解脱魔系;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
有眼识色可爱、可念、可乐、可著,比丘见已,知喜不赞叹、不乐著坚实;有眼识色不可爱念乐著,比丘见已,不瞋恚、嫌薄,如是比丘不随魔自在……乃至解脱魔系;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是名比丘四品法经。”
(二四六)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尔时,世尊晨朝著衣持钵入王舍城乞食。
尔时,天魔波旬作是念:“沙门瞿昙晨朝著衣持钵入王舍城乞食。我今当往,乱其道意。”时,魔波旬化作御车象(象=像元明)类,执杖觅牛,著弊衣,蓬头乱发,手脚剥裂,手执牛杖,至世尊前问言:“瞿昙,见我牛不?”
世尊作是念:“此是恶魔欲来乱我。”即告魔言:“恶魔,何处有牛,何用牛为?”
魔作是念:“沙门瞿昙知我是魔!”而白佛言:“瞿昙,眼触入处是我所乘;耳鼻舌身意触入处是我所乘。”复问:“瞿昙,欲何所之?”
佛告恶魔:“汝有眼触入处;耳鼻舌身意触入处。若彼无眼触入处,无耳鼻舌身意触入处,汝所不到,我往到彼。”
尔时,天魔波旬即说偈言:
若常有我者 彼悉是我所
一切悉属我 瞿昙何所之?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若言有我者 彼说我则非
是故知波旬 即自堕负处。
魔复说偈言:
若说言知道 安隐向涅槃
汝自独游往 何烦教他为?
世尊复说偈答言:
若有离魔者 问度彼岸道
为彼平等说 真实永无余
时习不放逸 永离魔自在。
魔复说偈言:
有石似段肉 饿乌来欲食
彼作软美想 欲以补饥虚
竟不得其味 折嘴而腾虚,
我今犹如乌 瞿昙如石生
不入愧而去 犹乌陵虚逝
内心怀愁毒 即彼没不现。
(二四七)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沙门婆罗门眼习近于色,则随魔所自在……乃至不得解脱魔系;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若沙门婆罗门眼不习近于色,不随魔自在……乃至得解脱魔系;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习近,如是系著、如是味、如是邻聚,若使受持系著,我所求欲,淳浓不舍,亦如上说。
(二四八)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波吒利弗多罗国鸡林园。
尔时,尊者阿难往诣尊者大纯陀所,共相问讯已,于一面坐。尔时,尊者阿难语尊者纯陀言:“欲有所问,宁有闲暇见答与不?”
尊者纯陀语尊者阿难言:“随仁所问,知者当答。”
尊者阿难问尊者纯陀:“如世尊、如来、应、等正觉所知所见,说四大造色,施设显露此四大色非我,如来、应、等正觉所知所见,亦复说识非我耶?”
尊者纯陀语尊者阿难言:“仁者最为多闻。我从远来诣尊者所,为问此法故。今日,尊者唯愿为说此义。”
尊者阿难语纯陀言:“我今问尊者,随意见答。尊者纯陀,为有眼、有色、有眼识不?”
答言:“有。”
尊者阿难复问:“为缘眼及色生眼识不?”
答言:“如是。”
尊者阿难复问:“若(若=缘三)眼及色生眼识,彼因彼缘为常为无常?”
答言:“无常。”
尊者阿难又问:“彼因彼缘生眼识,彼因彼缘无常变易时,彼识住耶?”
答曰:“不也,尊者阿难。”
尊者阿难复问:“于意云何,彼法若生若灭,可知多闻圣弟子于中宁见是我、异我、相在不?”
答曰:“不也,尊者阿难。”
“耳、鼻、舌、身,意、法,于意云何,有意、有法、有意识不?”
答曰:“有。”
尊者阿难,复问:“为缘意及法生意识不?”
答曰:“如是,尊者阿难。”
复问:“若意缘法生意识,彼因彼缘为常为无常?”
答曰:“无常,尊者阿难。”
复问:“若因若缘生意识,彼因彼缘无常变易时,意识住耶?”
答曰:“不也,尊者阿难。”
复问:“于意云何,彼法若生若灭,可知多闻圣弟子宁于中见我、异我、相在不?”
答言:“不也,尊者阿难。”
尊者阿难语纯陀言:“是故,尊者,而如来、应、等正觉所知所见,说识亦无常。
譬如士夫持斧入山,见芭蕉树谓堪材用,断根、截斫叶叶(斫叶叶=叶斫杖三)、剥皮,求其坚实,剥至于尽都无坚处;如是多闻圣弟子正观眼识,耳鼻舌身意识,当正观时都无可取,无可取故无所著,无所著故自觉涅槃: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彼一正士说是法时,展转随喜,各还其所。
(二四九)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阿难诣尊者舍利弗所,语尊者舍利弗:”欲有所问,宁有闲暇为解说不?”
舍利弗言:“随仁所问,知者当答。”
尊者阿难问尊者舍利弗:“六触入处尽,离欲、灭、息没已,更有余不?”
尊者舍利弗语阿难言:“莫作此问:六触入处尽,离欲、灭、息没已,更有余不?”
阿难又问尊者舍利弗:“六触入处尽,离欲、灭、息没已,无有余耶?”
尊者舍利弗答阿难言:“亦复不应作如是问:六触入处尽,离欲、灭、息没已,无有余耶?”
阿难复问尊者舍利弗:“六触入处尽,离欲、灭、息没已,有余无余、非有余非无余耶?”
尊者舍利弗答阿难言:“此亦不应作如此问:六触入处尽,离欲、灭、息没已,有余无余、非有余非无余耶?”
尊者阿难又问舍利弗:“如尊者所说:六触入处尽,离欲、灭、息没已,有亦不应说,无亦不应说,有无亦不应说,非有非无亦不应说,此语有何义?”
尊者舍利弗语尊者阿难:“六触入处尽,离欲、灭、息没已,有余耶?此则虚言。无余耶?此则虚言。有余无余耶?此则虚言。非有余非无余耶?此则虚言。若言六触入处尽,离欲、灭、息没已,离诸虚伪,得般涅槃,此则佛说。”
时,二正士展转随喜,各还本处。
(二五○)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时,尊者舍利弗、尊者摩诃拘絺罗俱在耆阇崛山。
尊者摩诃拘絺罗晡时从禅觉,诣尊者舍利弗所,共相问讯已,退坐一面,语舍利弗言:“欲有所问,宁有闲暇见答已(已=以元明)不?”
尊者舍利弗语摩诃拘絺罗:“随仁所问,知者当答。”
尊者摩诃拘絺罗问尊者舍利弗言:“云何,尊者舍利弗,眼系色耶,色系眼耶;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意系法耶,法系意耶?”
尊者舍利弗答尊者摩诃拘絺罗言:“非眼系色,非色系眼……乃至非意系法,非法系意。尊者摩诃拘絺罗,于其中间若彼欲贪是其系也。尊者摩诃拘絺罗,譬如二牛,一黑一白共一轭鞅缚系,人问言:‘为黑牛系白牛,为白牛系黑牛?’为等问不?”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非黑牛系白牛,亦非白牛系黑牛,然于中间若轭、若系鞅者是彼系缚。”
“如是,尊者摩诃拘絺罗,非眼系色,非色系眼……乃至非意系法,非法系意,中间欲贪是其系也。尊者摩诃拘絺罗,若眼系色,若色系眼……乃至若意系法,若法系意,世尊不教人建立梵行得尽苦边;以非眼系色,非色系眼……乃至非意系法,非法系意故世尊教人建立梵行得尽苦边。
尊者摩诃拘絺罗,世尊眼见色若好若恶不起欲贪;其余众生眼若见色若好若恶则起欲贪。是故世尊说:当断欲贪则心解脱……乃至意、法亦复如是。”
时,二正士展转随喜,各还本处。
(二五一)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尊者舍利弗、尊者摩诃拘絺罗俱在耆阇崛山中。
尊者摩诃拘絺罗晡时从禅觉,诣尊者舍利弗所,共相问讯已,退坐一面,语尊者舍利弗:“欲有所问,宁有闲暇见答已(已=以元明)不?”
舍利弗言:“随仁所问,知者当答。”
尊者摩诃拘絺罗问尊者舍利弗言:“谓无明者,云何为无明?”
尊者舍利弗言:“所谓无知,无知者是为无明。云何无知?谓眼无常不如实知是名无知,眼生灭法不如实知是名无知;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如是,尊者摩诃拘絺罗,于此六触入处如实不知、不见、不无间等、愚暗(暗=痴三)、无明、大冥是名无明。”
尊者摩诃拘絺罗又问尊者舍利弗:“所谓明者,云何为明?”
舍利弗言:“所谓为知,知者是明。为何所知?谓眼无常、眼无常如实知,眼生灭法、眼生灭法如实知;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尊者摩诃拘絺罗,于此六触入处如实知、见、明、觉悟、慧无间等是名为明。”
时,二正士各闻所说,展转随喜,各还其所。
(二五二)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时,有比丘名优波先那住王舍城寒林中塜间蛇头岩下迦陵伽行处。
时,尊者优波先那独一于内坐禅。时,有恶毒蛇长尺许,于上石间堕优波先那身上。优波先那唤舍利弗,语诸比丘:“毒蛇堕我身上。我身中毒。汝等驶来,扶持我身,出置于外,莫令于内身坏碎如糠糟聚。”
时,尊者舍利弗于近处,住一树下,闻优波先那语,即诣优波先那所,语优波先那言:“我今观汝色貌诸根不异于常而言中毒,持我身出,莫令散坏如糠糟聚,竟为云何?”
优波先那语舍利弗言:“若当有言我,眼是我我所;耳鼻舌身意,耳鼻舌身意是我我所;色声香味触法,色声香味触法是我我所;地界,地界是我我所;水火风空识界,水火风空识界是我我所;色阴,色阴是我我所;受想行识阴,受想行识阴是我我所者,面色诸根应有变异。我今不尔。眼非我我所……乃至识阴非我我所,是故面色诸根无有变异。”
舍利弗言:“如是,优波先那,汝若长夜离我我所、我慢系著使,断其根本如截多罗树头,于未来世永不复起,云何面色诸根当有变异!”
时,舍利弗即周匝扶持优波先那身出于窟外。优波先那身中毒碎坏如聚糠糟。时,舍利弗即说偈言:
久殖诸梵行 善修八圣道
欢喜而舍寿 犹如弃毒钵。
久殖诸梵行 善修八圣道
欢喜而舍寿 如人重病愈。
久殖诸梵行 善修八圣道
如出火烧宅 临死无忧悔。
久殖诸梵行 善修八圣道
以慧观世间 犹如秽草木
不复更求余 余亦不相续。
时,尊者舍利弗供养优波先那尸已往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尊者优波先那有小恶毒蛇,如治眼筹,堕其身上,其身即坏如聚糠糟。”
佛告舍利弗:“若优波先那诵此偈者则不中毒,身亦不坏如聚糠糟。”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诵何等偈,何等辞句?”
佛即为舍利弗而说偈言:
常慈念于彼 坚固赖吒罗
慈伊罗槃那 尸婆弗多罗,
钦婆罗上马 亦慈迦拘吒
及彼黑瞿昙 难徒(徒=陀元明)跋难陀。
慈悲于无足 及以二足者
四足与多足 亦悉起慈悲。
慈悲于诸龙 依于水陆者
慈一切众生 有量(量=畏三)及无量(量=畏三)。
安乐于一切 亦离烦恼生
欲令一切贤 一切莫生恶。
常住蛇头岩 众恶不来集
凶害恶毒蛇 能害众生命,
如此真谛言 无上大师说
我今诵习此 大师真实语
一切诸恶毒 无能害我身。
贪欲瞋恚痴 世间之三毒
如此三毒恶 永除名佛宝。
法宝灭众毒 僧宝亦无余
破坏凶恶毒 摄受护善人,
佛破一切毒 汝蛇毒今破。
“故说是呪术章句,所谓:坞躭婆隶 躭婆隶 躭陆波婆躭陆 奈渧 肃奈渧 抧跋渧 文那移 三摩移 檀谛 尼罗枳施 婆罗拘闭坞隶 坞娱隶悉波呵。
舍利弗,优波先那善男子尔时说此偈,说此章句者蛇毒不能中其身,身亦不坏如糠糟聚。”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优婆先那未曾闻此偈,未曾闻此呪术章句。世尊今日说此,正为当来世耳。”
尊者舍利弗闻佛所说,欢喜作礼而去。
(二五三)如是我闻:一时,尊者优陀夷往拘萨罗国人间游行,至拘磐茶聚落到毘纽迦旃延氏婆罗门尼菴罗园中住。
时,毘纽迦旃延氏婆罗门尼有诸年少弟子游行采樵至菴罗园中,见尊者优陀夷坐一树下,容貌端正,诸根寂静,心意安谛,成就第一调伏,见已,往诣其所,共相问讯已,退坐一面。时,优陀夷为诸年少种种说法劝励已,默然而住。彼诸年少闻尊者优陀夷所说,欢喜随喜从坐起去。
时,诸年少担持束薪还至毘纽迦旃延氏婆罗门尼所,置薪束于地,诣毘纽迦旃延氏婆罗门尼所,白言:“我和上尼,当知菴罗园中有沙门优陀夷,姓瞿昙氏,依于彼住,极善说法!”
毘纽迦旃延氏婆罗门尼语诸年少言:“汝可往请沙门优陀夷瞿昙氏明日于此饭食。”
时,诸年少弟子受毘纽迦旃延氏婆罗门尼教已,往诣尊者优陀夷所,白优陀夷言:“尊者当知,我和上毘纽迦旃延氏婆罗门尼请尊者优陀夷明旦饭食。”
时,优陀夷默然受请。
时,彼诸年少知优陀夷受请已,还归和上毘纽迦旃延氏婆罗门尼所,白言:“和上尼,我以和上尼语请尊者优陀夷。尊者优陀夷默然受请。和上尼自知时。”
尔时,尊者优陀夷夜过晨朝著衣持钵往诣毘纽迦旃延氏婆罗门尼舍。时,毘纽迦旃延氏婆罗门尼遥见尊者优陀夷来,疾敷床座请令就坐,设种种饮食自手供养,丰美满足,食已,澡嗽(嗽=漱三)洗钵讫,还就本座。
时,毘纽迦旃延氏婆罗门尼知食已讫,著好革屣,以衣覆头,别施高床,现起轻相骜慢而坐,语优陀夷言:“欲有所问,宁有闲暇见答与不?”
优陀夷答言:“姊妹,今是非时。”作此语已,从坐起去。
如是,明日诸弟子复至菴罗园采樵听法,还复白和上尼,和上尼复遣诣请食,如前三返……乃至请法,答言非时,不为说法。
诸年少弟子复白和上尼:“菴罗园中沙门优陀夷极善说法!”
和上尼答言:“我亦知彼极善说法。再三请来设食问法,常言非时,不说而去。”
诸弟子言:“和上尼著好革屣,以衣覆头,不恭敬坐,彼云何说?所以者何?彼尊者优陀夷以敬法故不说而去。”
和上尼答言:“若如是者,更为我请彼。”诸弟子受教,更请供养如前。
时,和上尼知食讫已,脱革屣,整衣服,更坐卑床,恭敬白言:“欲有所问,宁有闲暇见答与不?”
优陀夷答言:“汝今宜问,当为汝说。”
彼即问言:“有沙门婆罗门说苦乐自作;复有说言苦乐他作;复有说言苦乐自他作;复有说言苦乐非自非他作。尊者,复云何?”
尊者优陀夷答言:“姊妹,阿罗诃说苦乐异生,非如是说。”
婆罗门尼复问:“其义云何?”
优陀夷答言:“阿罗诃说从其因缘生诸苦乐。”优陀夷复语婆罗门尼言:“我今问汝,随意答我。于意云何,有眼不?”
答言:“有。”
“有色不?”
答言:“有。”
“有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不?”
答言:“如是,尊者优陀夷。”
优陀夷复问:“有耳鼻舌身,意、意触、(+意触三)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不?”
答言:“如是,尊者优陀夷。”
优陀夷言:“此是阿罗诃说,从其因缘生于苦乐。”
婆罗门尼言:“尊者优陀夷,如是阿罗诃说,从其因缘生苦乐耶?”
优陀夷答言:“如是,婆罗门尼。”
婆罗门尼复问:“沙门,云何阿罗诃说因缘生苦乐、不苦不乐灭?”
优陀夷答言:“我今问汝,随意答我。婆罗门尼,一切眼一切时灭无余,犹有眼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耶?”
答言:“无也,沙门。”
“如是,耳鼻舌身意,一切时灭,永尽无余,犹有意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耶?”
答言:“无也,沙门。”
“如是,婆罗门尼,是为阿罗诃说因缘生苦乐、不苦不乐灭。”
尊者优陀夷说是法时,毘纽迦旃延氏婆罗门尼远尘离垢得法眼净。尔时,毘纽迦旃延氏婆罗门尼见法、得法、知法、入法,度疑惑,不由于他,入佛教法,于法得无所畏,从坐起,整衣服,恭敬合掌,白尊者优陀夷:“我今日超入决定。我从今日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我从今日尽寿归依三宝。”
尔时,优陀夷为婆罗门尼说法,示教照喜已,从坐起去。
(和上尼=和尚尼明)
(二五四)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尊者二十亿耳住耆阇崛山常精勤修习菩提分法。
时,尊者二十亿耳独静禅思,而作是念:“于世尊弟子精勤声闻中,我在其数,然我今日未尽诸漏。我是名族姓子,多饶财宝。我今宁可还受五欲,广行施作福。”
尔时,世尊知二十亿耳心之所念,告一比丘:“汝等今往二十亿耳所,告言:世尊呼汝。”
是一比丘受佛教已,往诣二十亿耳所,语言:“世尊呼汝。”二十亿耳闻彼比丘称大师命,即诣世尊所,稽首礼足,退住一面。
尔时,世尊告二十亿耳:“汝实独静禅思作是念:世尊精勤修学声闻中,我在其数,而今未得漏尽解脱。我是名族姓子,又多钱财。我宁可还俗受五欲乐,广施作福耶?”
时,二十亿耳作是念:“世尊已知我心!”惊怖毛竖,白佛言:“实尔,世尊。”
佛告二十亿耳:“我今问汝,随意答我。二十亿耳,汝在俗时善弹琴不?”
答言:“如是,世尊。”
复问:“于意云何,汝弹琴时若急其弦得作微妙和雅音不?”
答言:“不也,世尊。”
复问:“云何,若缓其弦宁发微妙和雅音不?”
答言:“不也,世尊。”
复问:“云何,善调琴弦不缓不急然后发妙和雅音不?”
答言:“如是,世尊。”
佛告二十亿耳:“精进太急增其掉悔,精进太缓令人懈怠。是故汝当平等修习摄受,莫著、莫放逸、莫取相。”时,尊者二十亿耳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时,尊者二十亿耳常念世尊说弹琴譬,独静禅思,如上所说……乃至漏尽,心得解脱,成阿罗汉。尔时,尊者二十亿耳得阿罗汉,内觉解脱喜乐,作是念:“我今应往问讯世尊。”
尔时,尊者二十亿耳往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于世尊法中得阿罗汉,尽诸有漏,所作已作,舍离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正智心解脱,当于尔时解脱六处。云何为六?离欲解脱、离恚解脱、远离解脱、爱尽解脱、诸取解脱、心不忘念解脱。
世尊,若有依少信心而言离欲解脱,此非所应,贪恚痴尽是名真实离欲解脱。若复有人依少持戒而言我得离恚解脱,此亦不应,贪恚痴尽是名真实解脱。若复有人依于修习利养远离而言远离解脱,是亦不应,贪恚痴尽是真实远离解脱。贪恚痴尽亦名离爱,亦名离取,亦名离忘念解脱。如是,世尊,若诸比丘未得罗汉,未尽诸漏,于此六处不得解脱。
若复比丘在于学地,未得增上乐涅槃习向心住,尔时成就学戒,成就学根,后时当得漏尽、无漏心解脱……乃至自知不受后有,当于尔时得无学戒,得无学诸根。譬如婴童愚小仰卧。尔时成就童子诸根。彼于后时渐渐增长诸根成就,当于尔时成就长者诸根。在学地者亦复如是,未得增上安乐……乃至成就无学戒、无学诸根——若眼常识色,终不能妨心解脱慧解脱,意坚住故,内修无量善解脱,观察生灭,乃至无常;耳识声、鼻识香、舌识味、身识触、意识法,不能妨心解脱慧解脱,意坚住故,内修无量善解脱,观察生灭。
譬如村邑近大石山,不断、不坏、不穿,一向厚密,假使四方风吹,不能动摇不能穿过;彼无学者亦复如是,眼常识色……乃至意常识法,不能妨心解脱慧解脱,意坚住故,内修无量善解脱,观察生灭。”
尔时,二十亿耳重说偈言:
离欲心解脱 无恚脱亦然
远离心解脱 贪爱永无余,
诸取心解脱 及意不忘念
晓了入处生 于彼心解脱。
彼心解脱者 比丘意止息
诸所作已作 更不作所作。
犹如大石山 四风不能动
色声香味触 及法之好恶,
六入处常对 不能动其心
心常住坚固 谛观法生灭。
尊者二十亿耳说是法时大师心悦。诸多闻梵行者闻尊者二十亿耳所说皆大欢喜。尔时,尊者二十亿耳闻佛说法,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尔时,世尊知二十亿耳去不久,告诸比丘:“善心解脱者,应如是记说,如二十亿耳以智记说,亦不自举,亦不下他,正说其义。非如增上慢者,不得其义而自称叹得过人法,自取损减。”
(二五五)如是我闻:一时,尊者摩诃迦旃延住阿磐提国湿摩陀江侧猕猴室阿练若窟。有鲁酰遮婆罗门恭敬承事如罗汉法。
尔时,尊者摩诃迦旃延晨朝著衣持钵入猕猴室聚落,次行乞食,乞食还,举衣钵,洗足已,入室坐禅。时,鲁酰遮婆罗门有诸年少弟子,游行采薪,至尊者摩诃迦旃延窟边,共戏笑言:“此中剃发沙门住,是黑暗人,非世胜人,而鲁酰遮婆罗门尊重供养如罗汉法。”
时,尊者摩诃迦旃延语诸年少言:“年少,年少,莫作声。”
诸少年言:“终不敢复言。”如是再三,语犹不止。
于是尊者摩诃迦旃延出户外,语诸年少言:“年少,年少,汝等莫语。我今当为汝等说法。汝等且听。”
诸年少言:“诺,唯愿说法。我当听受。”
尔时,尊者摩诃迦旃延即说偈言:
古昔婆罗门 修习胜妙戒
得生宿命智 娱乐真谛禅,
常住于慈悲 关闭诸根门
调伏于口过 古昔行如是。
舍本真实行 而存虚伪事
守族姓放逸 从诸根六境,
自饿居冢间 三洛(洛=浴三)诵三典
不守护根门 犹如梦得宝,
编发衣皮褐 戒盗灰坌身
粗衣以蔽形 执杖持水瓶
假形婆罗门 以求于利养。
善摄护其身 澄净离尘垢
不恼于众生 是道婆罗门。
尔时,诸年少婆罗门瞋恚不喜,语尊者摩诃迦旃延:“谤我经典,毁坏所说,骂辱婆罗门!”执持薪束还鲁酰遮婆罗门所,语鲁酰遮婆罗门言:“和上知不,彼摩诃迦旃延诽谤经典,毁呰言说,骂辱婆罗门?”
鲁酰遮婆罗门语诸年少:“诸年少,莫作是语。所以者何?摩诃迦旃延宿重戒德,不应谤毁经典,毁呰言说,骂婆罗门。”
诸年少言:“和上不信我言,当自往看。”
时,鲁酰遮婆罗门不信诸年少语,往诣摩诃迦旃延,共相问讯慰劳已,退坐一面,语摩诃迦旃延言:“我诸年少弟子来到此不?”
答言:“到此。”
“少多与共言语不?”
答云:“与共言语。”
鲁酰遮婆罗门言:“汝与诸年少共语,今可为我尽说是。”摩诃迦旃延即为广说。
时,鲁酰遮婆罗门亦复瞋恚,心得不喜,语摩诃迦旃延:“我先不信诸年少语。今摩诃迦旃延真实诽谤经典,毁呰而说,骂辱婆罗门。”作此语已,小默然住。须臾,复语摩诃迦旃延:“仁者所说门,何等为门?”
摩诃迦旃延言:“善哉,善哉!婆罗门,所问如法。我今当为汝说门。婆罗门,眼是门,以见色故;耳鼻舌身意是门,以识法故。”
婆罗门言:“奇哉!摩诃迦旃延,我问其门,即说其门。如摩诃迦旃延所说不守护门,云何不守护门?”
摩诃迦旃延言:“善哉,善哉!婆罗门,问不守护门,是如法问。今当为汝说不守护门。婆罗门,愚痴无闻凡夫眼见色已,于可念色而起缘著,不可念色而起瞋恚,不住身念处故于心解脱慧解脱无如实知;于彼起种种恶不善法,不得无余灭尽,于心解脱慧解脱妨碍不得满足;心解脱慧解脱不满故身满恶行不得休息,心不寂静,以不寂静故于其根门则不调伏、不守护、不修习;如眼色,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亦复如是。”
鲁酰遮婆罗门言:“奇哉,奇哉!摩诃迦旃延,我问不守护门,即为我说不守护门。摩诃迦旃延,云何复名善守护门?”
摩诃迦旃延语婆罗门言:“善哉,善哉!汝能问我善守护门义。谛听,善思,当为汝说守护门义。多闻圣弟子眼见色已,于可念色不起缘著,不可念色不起瞋恚,常摄其心住身念处,无量心解脱慧解脱如实知;于彼所起恶不善法寂灭无余,于心解脱慧解脱而得满足;解脱满足已身触恶行悉得休息,心得正念是名初门善调伏守护修习;如眼及色,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亦复如是。”
鲁酰遮婆罗门言:“奇哉!摩诃迦旃延,我问守护问(问=门三)义,即为我说守护门义。譬如士夫求毒药草反得甘露,今我如是,瞋恚而来至此座坐,而摩诃迦旃延以大法雨,雨我身中,如雨甘露。摩诃迦旃延,家中多事,今请还家。”
摩诃迦旃延言:“婆罗门,宜知是时。”
时,鲁酰遮婆罗门闻摩诃迦旃延所说,欢喜随喜,从坐起去。
(和上=和尚明)
杂阿含经卷第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