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卷第03(59-87)

2022-10-27

杂阿含经卷三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五九)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云何为五?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观此五受阴是生灭法:所谓此色、此色集、此色灭,此受、想、行、识,此识集、此识灭。

云何色集,云何色灭,云何受、想、行、识集,云何受、想、行、识灭?

爱喜集是色集,爱喜灭是色灭。触集是受、想、行集,触灭是受、想、行灭。名色集是识集,名色灭是识灭。比丘,如是色集、色灭,是为色集、色灭,如是受、想、行、识集,受、想、行、识灭,是为受、想、行、识集,受、想、行、识灭。

佛说此经已,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何等为五?所谓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善哉,比丘不乐于色,不赞叹色,不取于色,不著于色。善哉,比丘,不乐于受、想、行、识,不赞叹识,不取于识,不著于识。所以者何?若比丘不乐于色,不赞叹色,不取于色,不著于色,则于色不乐,心得解脱;如是受、想、行、识,不乐于识,不赞叹识,不取于识,不著于识,则于识不乐,心得解脱。若比丘不乐于色,心得解脱,如是受、想、行、识不乐,心得解脱,不灭不生,平等舍住,正念正智。彼比丘如是知、如是见者,前际俱见永尽无余;前际俱见永尽无余已,后际俱见亦永尽无余;后际俱见永尽无余已,前后际俱见永尽无余,无所封著;无所封著者于诸世间都无所取;无所取者亦无所求;无所求者自觉涅槃: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说此经已,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一)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何等为五?谓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

云何色受阴?所有色,彼一切四大及四大所造色是名为色受阴。复次,彼色是无常、苦、变易之法。若彼色受阴永断无余,究竟舍离、灭尽、离欲、寂没,余色受阴更不相续、不起、不出,是名为妙,是名寂静,是名舍离,一切有余爱尽、无欲、灭尽、涅槃。

云何受受阴?谓六受身。何等为六?谓眼触生受,耳、鼻、舌、身、意触生受是名受受阴。复次,彼受受阴无常、苦、变易之法……乃至灭尽、涅槃。

云何想受阴?谓六想身。何等为六?谓眼触生想……乃至意触生想是名想受阴。复次,彼想受阴无常、苦、变易之法……乃至灭尽、涅槃。

云何行受阴?谓六思身。何等为六?谓眼触生思……乃至意触生思是名行受阴。复次,彼行受阴无常、苦、变易之法……乃至灭尽、涅槃。

云何识受阴?谓六识身。何等为六?谓眼识身……乃至意识身是名识受阴。复次,彼识受阴是无常、苦、变易之法……乃至灭尽、涅槃。

比丘,若于此法以智慧思惟、观察、分别、忍,是名随信行,超升离生,越凡夫地,未得须陀洹果,中间不死必得须陀洹果。比丘,若于此法增上智慧思惟、观察、忍,是名随法行,超升离生,越凡夫地,未得须陀洹果,中间不死必得须陀洹果。比丘,于此法如实正慧等见,三结尽断知,谓身见、戒取、疑,比丘,是名须陀洹果,不堕恶道,必定正趣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然后究竟苦边。比丘,若于此法如实正慧等见,不起心漏,名阿罗汉,诸漏已尽,所作已作,舍离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正智心得解脱。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二)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谓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愚痴无闻凡夫无慧无明,于五受阴生我见系著使心系著而生贪欲。比丘,多闻圣弟子有慧有明,于此五受阴不为见我系著使心结缚而起贪欲。

云何愚痴无闻凡夫无慧无明,于五受阴见我系著使心结缚而生贪欲?

比丘,愚痴无闻凡夫无慧无明,见色是我、异我、相在,如是受、想、行、识,是我、异我、相在,如是愚痴无闻凡夫无慧无明,于五受阴说我系著使心结缚而生贪欲。

比丘,云何圣弟子有慧有明,不说我系著使结缚心而生贪欲?

圣弟子不见色是我、异我、相在,如是受、想、行、识,不见是我、异我、相在,如是,多闻圣弟子有慧有明,于五受阴不见我系著使结缚心而生贪欲。

若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正观皆悉无常;如是受、想、行、识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正观皆悉无常。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三)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谓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比丘,若沙门、婆罗门计有我,一切皆于此五受阴计有我。

何等为五?诸沙门、婆罗门于色见是我、异我、相在,如是受、想、行、识,见是我、异我、相在。如是愚痴无闻凡夫计我无明分别如是观不离我所;不离我所者入于诸根;入于诸根已而生于触;六触入所触,愚痴无闻凡夫生苦乐,从是生此等及余,谓六触身。云何为六?谓眼触入处,耳、鼻、舌、身、意触入处。

比丘,有意界、法界、无明界。无明触所触,愚痴无闻凡夫言有、言无、言有无、言非有非无、言我最胜、言我相似、我知、我见。复次,比丘,多闻圣弟子住六触入处而能厌离无明,能生于明。彼于无明离欲而生于明,不有、不无、非有无、非不有无、非有我胜、非有我劣、非有我相似、我知、我见;作如是知、如是见已,所起前无明触灭,后明触集起。

佛说是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四)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东园鹿子母讲堂。尔时,世尊晡时从禅起,出讲堂,于堂阴中大众前敷座而坐。尔时,世尊叹优陀那偈:

法无有吾我  亦复无我所

我既非当有  我所何由生?

比丘解脱此  则断下分结。

时,有一比丘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白佛言:世尊,云何无吾我,亦无有我所,我既非当有,我所何由生,比丘解脱此,则断下分结?

佛告比丘:愚痴无闻凡夫计色是我、异我、相在,受、想、行、识,是我、异我、相在。多闻圣弟子不见色是我、异我、相在,不见受、想、行、识,是我、异我、相在,亦非知者,亦非见者。此色是无常,受、想、行、识是无常;色是苦,受、想、行、识是苦;色是无我,受、想、行、识是无我;此色非当有,受、想、行、识非当有;此色坏有,受、想、行、识坏有,故非我、非我所,我、我所非当有,如是解脱者,则断五下分结。

时,彼比丘白佛言:世尊,断五下分结已,云何漏尽,无漏心解脱、慧解脱,现法自知作证具足住: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告比丘:愚痴凡夫、无闻众生于无畏处而生恐畏。愚痴凡夫、无闻众生怖畏无我无我所,二俱非当生,攀缘四识住。何等为四?谓色识住、色攀缘、色爱乐、增进广大生长,于受、想、行识住,攀缘、爱乐、增进广大生长。

比丘,识于此处,若来、若去、若住、若起、若灭,增进广大生长。若作是说:更有异法,识若来、若去、若住、若起、若灭、若增进广大生长者,但有言说,问已不知,增益生痴,以非境界故。所以者何?比丘,离色界贪已,于色意生缚亦断,于色意生缚断已,识攀缘亦断,识不复住,无复增进广大生长;受、想、行界离贪已,于受、想、行意生缚亦断,受、想、行意生缚断已,攀缘亦断,识无所住,无复增进广大生长。识无所住故不增长,不增长故无所为作,无所为作故则住,住故知足,知足故解脱,解脱故于诸世间都无所取,无所取故无所著,无所著故自觉涅槃: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比丘,我说识不住东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除欲,见法,涅槃灭尽,寂静清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生灭以不乐  及三种分别

 贪著等观察  是名优陀那

(六五)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常当修习方便禅思,内寂其心。所以者何?比丘常当修习方便禅思,内寂其心,如实观察。

云何如实观察?此是色、此是色集、此是色灭;此是受、想、行、识,此是识集、此是识灭。

云何色集,受、想、行、识集?愚痴无闻凡夫于苦、乐、不苦不乐受不如实观察,此受集、受灭、受味、受患、受离不如实观察故,于受乐著,生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是纯大苦聚从集而生,是名色集,是名受、想、行、识集。

云何色灭,受、想、行、识灭?多闻圣弟子受诸苦、乐、不苦不乐受如实观察,受集、受灭、受味、受患、受离如实观察故,于受,乐著灭,著灭故取灭,取灭故有灭,有灭故生灭,生灭故老病死忧悲恼苦灭,如是纯大苦聚皆悉得灭,是名色灭,受、想、行、识灭。

是故,比丘,常当修习方便禅思,内寂其心。比丘,禅思住,内寂其心,精勤方便,如实观察。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观察,如是分别、种种分别、知、广知、种种知、亲近、亲近修习、入、触、证二经(可能为十二经),亦如是广说。

(六六)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常当修习方便禅思,内寂其心。所以者何?修习方便禅思,内寂其心已,如实观察。

云何如实观察?如实观察此色、此色集、此色灭,此受、想、行、识,此识集、此识灭。

云何色集,云何受、想、行、识集?比丘,愚痴无闻凡夫不如实观察色集、色味、色患、色离故,乐彼色,赞叹爱著,于未来世色复生,受、想、行、识亦如是广说。彼色生,受、想、行、识生已,不解脱于色,不解脱于受、想、行、识。我说彼不解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纯大苦聚,是名色集,受、想、行、识集。

云何色灭,受、想、行、识灭?多闻圣弟子如实观察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离,如实知,如实知故不乐于色,不赞叹色,不乐著色,亦不生未来色,受、想、行、识亦如是广说。色不生,受、想、行、识不生故,于色得解脱,于受、想、行、识得解脱。我说彼解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纯大苦)聚,是名色灭,受、想、行、识灭。

是故,比丘,常当修习方便禅思,内寂其心,精勤方便,如实观察。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观察,如是……乃至作证十二经,亦应广说。

(六七)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常当修习方便禅思,内寂其心。所以者何?比丘,修习方便禅思,内寂其心已,如实观察。

云何如实观察?如实知此色、此色集、此色灭,此受、想、行、识,此识集、此识灭。

云何色集,受、想、行、识集?愚痴无闻凡夫不如实知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离,不如实知故乐著彼色赞叹于色,乐著于色赞叹色故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恼苦,如是纯大苦聚生,是名色集,受、想、行、识集。

云何色灭,受、想、行、识灭?多闻圣弟子如实知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离,如实知故不乐著色不赞叹色,不乐著赞叹色故爱乐灭,爱乐灭故取灭,取灭故有灭,有灭故生灭,生灭故老病死忧悲恼苦灭,如是纯大苦聚灭。云何多闻圣弟子如实知受、想、行、识,识集、识灭、识味、识患、识离,如实知,知彼故不乐著彼识不赞叹于识,不乐著赞叹识故乐爱灭,乐爱灭故取灭,取灭故有灭,有灭故生灭,生灭故老病死忧悲恼苦灭,如是纯大苦聚灭,皆悉得灭,比丘,是名色灭,受、想、行、识灭。

比丘,常当修习方便禅思,内寂其心。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观察……乃至作证十二经,亦如是广说。

(六八)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常当修习方便禅思,内寂其心,如实观察。

云何如实观察?如实知此色、此色集、此色灭,此受、想、行、识,此识集、此识灭。

云何色集,受、想、行、识集?缘眼及色,眼识生,三事和合生触,缘触生受,缘受生爱……乃至纯大苦聚生,是名色集;如是,缘耳、鼻、舌、身、意,缘意及法生意识,三事和合生触,缘触生受,缘受生爱,如是乃至纯大苦聚生,是名色集,受、想、行、识集。

云何色灭,受、想、行、识灭?缘眼乃至(乃至=及)色,眼识生,三事和合生触,触灭则受灭……乃至纯大苦聚灭;如是耳、鼻、舌、身、意,缘意及法意识生,三事和合生触,触灭则受灭,爱灭(爱灭疑为受灭故爱灭)……乃至纯大苦聚灭,是名色灭,受、想、行、识灭。

是故,比丘,常当修习方便禅思,内寂其心。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观察……乃至作证十二经,亦如是广说。

 受与生及乐  亦说六入处

 一一十二种  禅定三昧经

(六九)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有身集趣道及有身集灭道。

云何有身集趣道?愚痴无闻凡夫,见不如实知(估计少一个色字)、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离;不如实知故乐色、叹色、著色、住色;乐色、叹色、著色、住色故爱乐取,缘取有,缘有生,缘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如是纯大苦聚生,如是受、想、行、识广说,是名有身集趣道。比丘,有身集趣道当知即是苦集趣道。

云何有身集灭道?多闻圣弟子如实知色、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离;如实知故于色不乐、不叹、不著、不住;不乐、不叹、不著、不住故彼色爱乐灭;爱乐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病死忧悲苦恼,纯大苦聚灭,如色,受、想、行、识亦如是,是名有身灭道迹。有身灭道迹则是苦灭道迹,是故说有身灭道迹。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当说有及当知,亦如是说。

(七○)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有身(+苦)边、有身集边、有身灭边。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

云何有身(+苦)边?谓五受阴。云何为五?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是名有身(+苦)边。

云何有身集边?谓受当来有爱(谓受当来有爱=谓爱当来有元明),贪喜俱,彼彼乐著,是名有身集边。

云何有身灭边?即此受当来有爱(即此受当来有爱=即此爱当来有元明),贪喜俱,彼彼乐著无余断吐尽、离欲、灭、寂没,是名有身灭边,是故当说有身(+苦)边、有身集边、有身灭边。

佛说是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当说有及当知,亦如是说。

(七一)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有身、有身集、有身灭、有身灭道迹。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云何有身?谓五受阴。云何为五?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是名有身。

云何有身集?当来有爱,贪喜俱,彼彼染著,是名有身集。

云何有身灭?当来有爱,贪喜俱,彼彼乐著无余断吐尽、离欲、灭,是名有身灭。

云何有身灭道迹?谓八圣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是名有身灭道迹。是名当说有身、有身集、有身灭、有身灭道迹。

佛说是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余如是说,差别者:“当知有身,当知断有身集,当知证有身灭,当知修断有身道迹。”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当说有及当知,亦如是说。

又复差别者:“比丘知有身,断有身集,证有身灭,修断有身道,是名比丘断爱欲缚诸结等法,修无间等,究竟苦边。”

又复差别者:“是名比丘究竟边际,究竟离垢,究竟梵行,纯净上士。”

又复差别者:“是名比丘阿罗汉尽诸有漏,所作已作,已舍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正智心解脱。”

又复差别者:“是名比丘断关,度堑,超越境界,脱诸防逻,建圣法幢。”

又复差别者:“云何断关?谓断五下分结。云何度堑?谓度无明深堑。云何超越境界?谓究竟无始生死。云何脱诸防逻?谓有爱尽。云何建圣法幢?谓我慢尽。”

又复差别者:“是名比丘断五枝(枝=支元明),成六枝,守护一,依四种,弃舍诸谛,离诸求,净诸觉,身行息,心善解脱,慧善解脱,纯一,立梵行,无上士。

 其道有三种  实觉亦三种

 有身四种说  罗汉有六种

(七二)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说所知法、智及智者。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云何所知法?谓五受阴。何等为五?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是名所知法。

云何为智?调伏贪欲、断贪欲、越贪欲,是名为智。

云何智者?阿罗汉是。阿罗汉者非有他世死、非无他世死、非有无他世死、非非有无他世死,广说无量诸数永灭,是名说所知法、智及智者。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三)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重担、取担、舍担、担者。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云何重担?谓五受阴。何等为五?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

云何取担?当来有爱,贪喜俱,彼彼乐著。

云何舍担?若当来有爱,贪喜俱,彼彼乐著永断无余,已灭、已吐、尽、离欲、灭没。

云何担者?谓士夫是。士夫者,如是名,如是生,如是姓族,如是食,如是受苦乐,如是长寿,如是久住,如是寿命齐限,是名为重担、取担、舍担、担者。”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已舍于重担  不复应更取

重任为大苦  舍任为大乐,

当断一切爱  则尽一切行

晓了有余境  不复转还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四)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何等为五?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

愚痴无闻凡夫不如实知色、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离,不如实知故,于色所乐、赞叹、系著住,色缚所缚,内缚所缚,不知根本,不知边际,不知出离。是名愚痴无闻凡夫以缚生,以缚死,以缚从此世至他世,于彼亦复以缚生,以缚死。是名愚痴无闻凡夫随魔自在,入魔网中,随魔所化,魔缚所缚,为魔所牵。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多闻圣弟子如实知色、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离,如实知故不贪喜色,不赞叹,不系著住,非色缚所缚,非内缚所缚,知根本,知津济,知出离,是名多闻圣弟子不随缚生,不随缚死,不随缚从此世至他世,不随魔自在,不入魔手,不随魔所作,非魔所缚,解脱魔缚,离魔所牵,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五)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何等为五?谓色受阴,(估计遗落:受、想、行、识受阴。)比丘,于色厌、离欲、灭、不起、解脱,是名如来、应、等正觉,如是受、想、行、识,厌、离欲、灭、不起、解脱,是名如来、应、等正觉。比丘,亦于色厌、离欲、灭,名阿罗汉慧解脱,如是受、想、行、识,厌、离欲、灭,名阿罗汉慧解脱。

比丘,如来、应、等正觉,阿罗汉慧解脱有何差别?

比丘白佛:如来为法根、为法眼、为法依。唯愿世尊为诸比丘广说此义。诸比丘闻已,当受奉行。

佛告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如来、应、等正觉未曾闻法能自觉法,通达无上菩提,于未来世开觉声闻而为说法:谓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八道。比丘,是名如来、应、等正觉未得而得,未利而利,知道、分别道、说道、通道,复能成就诸声闻教授教诫,如是说正顺欣乐善法,是名如来、罗汉差别。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六)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何等为五?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

汝等比丘当观察于色,观察色已,见有我、异我、相在不?

诸比丘白佛言:不也,世尊。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色无我,无我者则无常,无常者则是苦,若苦者彼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当作是观,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多闻圣弟子于此五受阴观察非我、非我所,如是观察已,于世间都无所取,无所取者则无所著,无所著者自觉涅槃: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七)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断色欲贪,欲贪断已则色断,色断已得断知,得断知已则根本断,如截多罗树头未来不复更生,如是受、想、行、识欲贪断……乃至未来世不复更生。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八)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色起、住、出,则苦于此起,病于此住,老、死于此出,受、想、行、识亦如是说。

比丘,若色灭、息、没,苦于此灭,病于此息,老、死于此没,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九)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过去、未来色尚无常,况复现在色!多闻圣弟子如是观察已,不顾过去色,不欣未来色,于现在色厌、离欲、灭、寂静,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比丘,若无过去色者多闻圣弟子无不顾过去色,以有过去色故多闻圣弟子不顾过去色。若无未来色者多闻圣弟子无不欣未来色,以有未来色故多闻圣弟子不欣未来色。若无现在色者多闻圣弟子不于现在色生厌、离欲、灭尽向,以欲(欲=有元明)现在色故多闻圣弟子于现在色生厌、离欲、灭尽向。受、想、行、识亦如是说。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无常,苦、空、非我三经,亦如是说。

()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说圣法印及见清净。谛听,善思!

若有比丘作是说:我于空三昧未有所得,而起无相、无所有、离慢知见者,莫作是说。所以者何?若于空未得者而言我得无相、无所有、离慢知见者,无有是处。若有比丘作是说:我得空,能起无相、无所有、离慢知见者,此则善说。所以者何?若得空已,能起无相、无所有、离慢知见者,斯有是处。

云何为圣弟子及见清净?

比丘白佛:佛为法根、法眼、法依。唯愿为说。诸比丘闻说法已,如说奉行。

佛告比丘:若比丘于空闲处树下坐,善观色无常、磨灭、离欲之法,如是观察受、想、行、识无常、磨灭、离欲之法。观察彼阴无常、磨灭、不坚固、变易法,心乐清净解脱,是名为空。如是观者亦不能离慢知见清净,复有正思惟三昧,观色相断,声、香、味、触、法相断,是名无相。如是观者犹未离慢知见清净,复有正思惟三昧,观察贪相断,瞋恚、痴相断,是名无所有。如是观者犹未离慢知见清净,复有正思惟三昧,观察(+我)我所从何而生?复有正思惟三昧,观察我我所从若见、若闻、若嗅、若尝、若触、若识而生。复作是观察,若因若缘而生识者,彼识因缘为常、为无常?复作是思惟,若因若缘而生识者,彼因彼缘皆悉无常。复次,彼因彼缘皆悉无常,彼所生识云何有常?无常者是有为行,从缘起,是患法、灭法、离欲法、断知法,是名圣法印、知见清净,是名比丘当说圣法印、知见清净,如是广说。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导读:破富兰那迦叶外道无因论。

(八一)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毘耶离猕猴池侧重阁讲堂。尔时,有离车名摩诃男,日日游行往诣佛所。时,彼离车作是念:若我早诣世尊所者,世尊及我知识比丘皆悉禅思。我今当诣七菴罗树阿耆毘外道所。”即往诣彼富兰那迦叶住处。

时,富兰那迦叶外道众主与五百外道前后围绕,高声嬉戏,论说俗事。时,富兰那迦叶遥见离车摩诃男来,告其眷属令寂静住:汝等默然!是离车摩诃男是沙门瞿昙弟子。此是沙门瞿昙白衣弟子,毘耶离中最为上首,常乐静寂,赞叹寂静。彼所之诣寂静之众,是故汝等应当寂静。

时,摩诃男诣彼众富兰那所,与富兰那共相问讯,相慰劳已,却坐一面。

时,摩诃男语富兰那言:我闻富兰那为诸弟子说法:无因无缘众生有垢,无因无缘众生清净。世有此论,汝为审有此,为是外人相毁之言,世人所撰?为是法、为非法?颇有世人共论、难问、嫌责以不?

富兰那迦叶言:实有此论,非世妄传。我立此论是如法论。我说此法皆是顺法。无有世人来共难问而呵责者。所以者何?摩诃男,我如是见、如是说:无因无缘众生有垢,无因无缘众生清净。

时,摩诃男闻富兰那所说,心不喜乐,呵骂已,从坐起去,向世尊所,头面礼足,却坐一面,以向与富兰那所论事向佛广说。

佛告离车摩诃男:彼富兰那为出意语,不足记也。如是,富兰那愚痴,不辨、不善、非因而作是说:无因无缘众生有垢,无因无缘众生清净。所以者何?有因有缘众生有垢,有因有缘众生清净。

摩诃男,何因何缘众生有垢,何因何缘众生清净?摩诃男,若色非(疑多了“非”)一向是苦,非乐,非随乐,非乐长养,离乐者,众生不应因此而生乐著。摩诃男,以色非一向是苦非乐,随乐,乐所长养,不离乐,是故众生于色染著,染著故系,系故有恼。摩诃男,若受、想、行、识非(疑多了“非”)一向是苦,非乐,非随乐,非乐长养,离乐者,众生不应因此而生乐著。摩诃男,以识非一向是苦非乐,随乐,乐所长养,不离乐,是故众生于识染著,染著故系,系故生恼。摩诃男,是名有因有缘众生有垢。

摩诃男,何因何缘众生清净?摩诃男,若色一向是乐,非苦,非随苦,非忧苦长养,离苦者,众生不应因色而生厌离。摩诃男,以色非一向乐,是苦,随苦,忧苦长养,不离苦,是故众生厌离于色,厌故不乐,不乐故解脱。摩诃男,若受、想、行、识一向是乐,非苦,非随苦,非忧苦长养,离苦者,众生不应因识而生厌离。摩诃男,以受、想、行、识非一向乐,是苦,随苦,忧苦长养,不离苦,是故众生厌离于识,厌故不乐,不乐故解脱,摩诃男,是名有因有缘众生清净。

时,摩诃男闻佛所说,欢喜随喜,礼佛而退

 知法及重担  往诣观欲贪

 生及与略说  法印富兰那

导读:一种成立无我见的推理五蕴是物质(色)和精神(受想行识),是有情的一切也包括了世间一切法。五蕴(物质和精神)是随因缘的自然规律生灭无常的,既然无常就必定会坏所以必定是苦,有情求乐但得到的必定是自己所不喜欢的苦,说明是不能主宰的,不是主宰者,所以是无我的,既然我都不成立也就更没有我所有的。无我见是指世间一切都是遵循自然规律而演变的,而无灵魂,造物主等等主宰者,不能主宰,不是说一切都不存在。

(八二)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支提竹园精舍。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多闻圣弟子于何所而见无常苦?

诸比丘白佛言:世尊为法根、法眼、法依。唯愿为说。诸比丘闻已,当如说奉行。

佛告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多闻圣弟子于色见无常苦,于受、想、行、识见无常苦。比丘,色为是常、无常耶?

比丘白佛:无常,世尊。

比丘,无常者是苦耶?

比丘白佛:是苦,世尊。

比丘,若无常苦,是变易法,多闻圣弟子宁于中见我、异我、相在不?

比丘白佛:不也,世尊。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是故,比丘,所有诸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皆非我、非异我、不相在,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多闻圣弟子如是观察,厌于色,厌受、想、行、识;厌故不乐,不乐故解脱,解脱故: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三)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毘耶离猕猴池侧重阁讲堂。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多闻圣弟子于何所见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如是平等正观,如实知见?

比丘白佛:世尊为法根、法眼、法依。唯愿为说。诸比丘闻已,如说奉行。

佛告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多闻圣弟子于色见非我、不异我、不相在,是名如实正观,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佛告诸比丘:色为是常、为无常耶?

比丘白佛:无常,世尊。

又告比丘:若无常者,是苦不?

比丘白佛:是苦,世尊。

比丘,若无常苦,是变易法,多闻圣弟子于中宁见有我、异我、相在不?

比丘白佛:不也,世尊。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是故,比丘,所有诸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皆非我、不异我、不相在,是名如实正观,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多闻圣弟子如是观察,于色得解脱,于受、想、行、识得解脱。我说彼解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纯大苦聚。

佛说此经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四)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色是无常,无常则苦,苦则非我,非我者,彼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如实知,是名正观,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多闻圣弟子于此五受阴非我、非我所观察,如是观察,于诸世间都无所取,无所取故无所著,无所著故自觉涅槃: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五)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比丘,于何所不见我、异我、相在

比丘白佛:世尊为法根、法眼、法依。唯愿为说。诸比丘闻已,如说奉行。

佛告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于色不见有我、异我、相在不(估计多了一个不字),于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比丘,色为是常、无常耶?

比丘白佛:无常,世尊。

佛言:比丘,若无常者,是苦不?

比丘白佛:是苦,世尊。

比丘,若无常苦,是变易法,多闻圣弟子宁于中见我、异我、相在不?

比丘白佛:不也,世尊。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是故,比丘,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比丘,多闻圣弟子观察五受阴非我、非我所,如是观察者,于诸世间都无所取,无所取者无所著,无所著故自觉涅槃: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六)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无常色有常者,彼色不应有病有苦,亦不应于色有所求,欲令如是、不令如是;以色无常故,于色有病有苦生,亦得不欲令如是、不令如是。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比丘,于意云何,色为常、为无常耶?

比丘白佛:无常,世尊。

比丘,无常为是苦不?

比丘白佛:是苦,世尊。

比丘,若无常苦,是变易法,多闻圣弟子于中宁见是我、异我、相在不?

比丘白佛:不也,世尊。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是故,比丘,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非我所如实知。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多闻圣弟子正观于色,正观已,于色生厌、离欲、不乐、解脱;受、想、行、识,生厌、离欲、不乐、解脱: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七)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色是苦。若色非是苦者,不应于色有病有苦生,亦不欲令如是,亦不令不如是;以色是苦(估计多了以色是苦四字),以色是苦故,于色病生,亦得于色欲令如是,不令如是。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比丘,色为常、无常耶?

比丘白佛:无常,世尊。

比丘,无常者是苦不?

比丘白佛:是苦,世尊。

比丘,若无常苦,是变易法,多闻圣弟子宁于中见我、异我、相在不?

比丘白佛:不也,世尊。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是故,比丘,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如实观察,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多闻圣弟子于色得解脱,于受、想、行、识得解脱。我说彼解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纯大苦聚。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经卷第三


分享
写评论...